山河為證,歲月為名。2024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甘肅省分行迎來了成立后的第30個年頭。30年,在歲月的長河里或許只是匆匆一刻,但對而立之年的甘肅分行來說,這段時間足以跨越山海、行程萬里,凝練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譜寫定格時代的精彩華章。
1994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出通知,明確關于組建農發行省級分行有關事項,甘肅分行由此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甘肅分行將防止“打白條”作為首要政治責任,扎根隴原全面開展糧棉油信貸業務,加強糧棉油收購資金的供應和管理,全力解決農民“賣難”問題。30年來,甘肅分行在改革中發展、在改革中壯大。在總行歷屆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甘肅分行牢記“支農為國、立行為民”使命,立足“三農”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在隴原大地、“如意”甘肅取得歷史性成就與變革的壯麗畫卷中,寫下了農業政策性金融濃墨重彩的一筆。
堅守初心使命不動搖
作為黨領導的政策性銀行,甘肅分行始終把更好推動“三農”發展、全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具體體現。
在建行初期的政策性支農業務起步探索階段,甘肅分行緊緊圍繞國家組建農發行的初衷,以防止出現農民“賣糧難”和“打白條”為重點,全面加強糧棉油收購資金供應和管理。同時,結合甘肅省“四七”扶貧攻堅計劃以及全省農業重大項目工程,積極開展扶貧和農業綜合開發信貸業務,有效發揮了農業政策性信貸的支農作用。
1998年3月,為適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需要,國務院調整農發行業務范圍,農發行成為專司糧棉油收購資金封閉管理的“糧食銀行”。這一時期,甘肅分行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糧棉油購銷政策,積極參與糧棉流通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打白條”問題,推動國家糧食安全和宏觀調控目標順利實現。
2004年7月,國家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國務院第57次常務會議再次調整農發行業務范圍,農發行進入支農功能全面拓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甘肅分行堅決貫徹落實信貸業務“兩輪驅動”戰略,在做好糧棉油收購、儲備、調銷貸款供應和封閉管理的基礎上,積極開辦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綜合開發以及縣域城鎮建設等信貸業務,在推動改善全省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4年12月,為適應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國務院第63次常務會議審議批復農發行改革實施總體方案。這一時期,甘肅分行全力服務糧食安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以及“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穩步推進現代化農業政策性銀行建設步伐,在甘肅農村金融體系中發揮了主體和骨干作用,為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金融支撐。
▲甘肅分行信貸支持的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項目
秉承家國情懷不懈怠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作為承擔特殊使命的農業政策性銀行,甘肅分行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全力克服省內自然條件差、金融發育程度低、優質市場主體欠缺等現實困難,秉承家國情懷,永葆支農初心,不等不靠、自強不息,苦干實干、砥礪前行。
1994年12月成立之初,甘肅分行貸款余額僅46億元。經過一代又一代甘肅農發行人的接續奮斗,2014年12月,貸款余額突破500億元;2019年3月,突破1000億元;2021年6月,突破1500億元。2023年1月3日,甘肅分行貸款余額歷史性突破2000億元大關,全行業務量實現跨越式增長,貸款風險控制在較低水平,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得到可持續發展。
從業務總量看,自成立以來,甘肅分行累放各類貸款近4000億元,年均投放144億元。截至2023年末,各項貸款余額2113.19億元,是建行時45.63億元的46倍。黨的十八大以來,累放貸款超2100億元,占該行成立以來貸款投放總量的60%,不良貸款率始終保持同業較低水平。
從機構人員數量看,1996年底增設市、縣機構時,甘肅分行成立二級分行14個、縣級支行37個,全轄員工總數1366人;到2023年末,全轄二級分行14個、縣級支行44個,全轄員工總數1490人。30年間,員工總數增長僅100余人,在保持機構人員精簡的前提下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這些驕人成績的取得,是歷屆省分行黨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分行全體干部員工秉承家國情懷、持續艱苦奮斗、舍小家為大家的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與肯定,在隴原大地展現了農發行人苦干實干的風采與形象。
▲甘肅分行信貸支持的武都區坪埡藏族鄉整鄉易地搬遷項目
堅持守正創新不松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破除一切難題和瓶頸的主要抓手。30年來,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面對何種難題,甘肅分行始終因時因事因地探索創新,創造性服務地方“三農”發展和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為接續奮斗提供不竭動力。
建行初期,甘肅分行從河西走廊荒漠化嚴重的實際出發,按照治沙產業化的思路探索治沙貸款業務,發放了農發行全系統首筆治沙貸款,走出了一條在荒漠化治理中同步推進棉花基地和優質經濟林建設的生態治理可持續之路,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雛形與探索。在糧棉油收購資金封閉管理運行時期,積極探索商業模式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的路徑,為政策性銀行利用商業化模式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經驗借鑒。在“兩輪驅動”時期,積極開拓新的業務領域,糧棉油貸款業務范圍從單一的收購向生產、流通、加工等全產業鏈延伸;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業務建立了以新農村建設、水利建設為主,縣域范圍內基礎設施建設、涉農棚戶區改造、農業綜合開發等其他基礎設施貸款為補充的信貸產品體系。
進入農業政策性銀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新征程,甘肅分行把創新作為業務發展引擎,在全行上下形成推崇創新、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濃厚氛圍,業務創新呈現多點開花之勢。首次把藜麥、青稞納入糧食收購貸款范圍,創新支持甘肅藏區打造脫貧特色產業;與保險公司合作開展糧食保險保證貸款,為市場化收購提供新方案;在全系統首創“農社擔貸”農民合作社直貸模式,打通政策性金融支農“最后一公里”,投放全系統首筆強農惠農高速公路貸款;探索推出“統貸共管”產業聯合體信貸模式,得到時任省委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投放全省首筆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旅游扶貧貸款、貧困村提升工程貸款,投放全省首筆國家儲備林貸款、全省首筆農發基礎設施基金等等,對全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大局形成了有力支撐,“服務鄉村振興的銀行”品牌形象充分彰顯。
▲甘肅分行信貸支持的隴南市“三江一水”基本農田防洪保護治理工程項目
強化黨建統領不偏向
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是確保政策性銀行履職方向不偏的根本保證。30年來,甘肅分行機關基層黨組織數量從最初的3個增加到2023年底的18個,在職黨員占員工總數比例由53.4%增長到86.47%;全轄各級黨組織從1996年底的69個增加到2023年底的146個。省分行歷屆黨委持續加強黨建工作,通過開展學習教育,引導全體黨員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實踐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分行黨委認真貫徹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決策部署,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著力強化政治機關建設,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涵養良好政治生態,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持續強化科學理論武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接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持續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大力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把干部員工緊緊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認真落實農發行企業文化理念,文化凝聚力顯著增強??v深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行,緊緊扭住主體責任落實這一“牛鼻子”,全面完成紀檢部門機構改革,建立聯合監督工作機制,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從嚴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開展機關作風整治和執行力建設,黨風行風明顯好轉,為全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組織保障。
▲甘肅分行信貸支持瓜州縣北城區灌溉渠道改造及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
風雨30年,充滿挑戰與機遇,飽含艱辛與喜悅。30年來,甘肅分行從蹣跚學步到茁壯成長,成就了精彩與輝煌,展示了雄心與豪邁。而今,勇立潮頭的甘肅分行,正滿懷自信與從容,向著新征程勇毅前行。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指引下,甘肅分行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不畏艱險,乘勢而上,接續奮進,勠力攻堅,為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作出農業政策性銀行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