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福建省分行緊緊圍繞中央一號文件“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要求,積極融入福建“四大經濟”發展,全力服務農業強國建設。截至目前,累投政策性支農資金超過490億元、涉農貸款規模突破2000億元關口,以實干實績賦能鄉村振興。
守牢糧食安全線 服務“國之大者”
作為農業政策性機構,福建分行始終堅持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為業者護航,盤活“地、種、糧”三大要素,強化“儲、購、產、銷”協同保障,全力穩住糧食安全“基本盤”。
▲浦城縣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項目
深耕農地,良田沃野織錦繡。今年2月,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關于用好用足政策性金融加快推進耕地保護建設的通知》,以政策為導向、以項目為依托、以特色作物種植為抓手,大力推廣運用“高標準農田+復墾+產業導入”“園改耕+產業導入”等模式,發揮政策性金融對“兩藏”戰略支撐作用,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產業聚集發展。截至7月末,農地類項目授信額度達到148.25億元,累放貸款74.07億元。
育強種源,萬物競長結碩果。圍繞種業全產業鏈,今年以來,累放種業貸款6707.29萬元,支持廈門百利現代農業科技公司、福建六三種業等十家種業企業發展壯大,滿足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救災備荒種子增儲、現代化種業基地建設等資金需求,推動“育繁推”一體化建設。憑借福建依山伴海的特色優勢,將金融“育種育苗”范圍從陸地向海洋拓展,金融服務覆蓋寧德、平潭等地海產養殖、水產種苗,奏響種業振興的“山海交融曲”。
端牢飯碗,增收促產倉廩實。持續強化主銷區糧食安全服務意識,通過舉辦產銷對接專項推介會,為主銷區、主產區近200家糧棉油加工和貿易企業搭建平臺,促成57家企業達成合作,有力鞏固糧食產業鏈、價值鏈、產銷鏈“三鏈協同”。同時,堅持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競相發力,截至7月末,累放市場化購銷貸款83.41億元,支持廈門象嶼、建發、國貿等企業“引糧入閩”。
▲支持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糧食進出口業務
鋪就鄉村振興路 積極踐行“行之使命”
為助力福建走好具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福建分行持續發揮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作用,積極融入福建“三爭”行動。
補齊民生短板,澆筑幸福鄉村。立足當地實際,推出“福路貸”全新融資模式,通過路衍經濟綜合開發、改善周邊效益分成、劃撥資產補償建設等方式,解決農村路網項目“用款大、籌資難、效益弱”問題,首次在永安市貢川鎮鄉村振興示范路上成功試點,現已成為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的福建品牌。目前,累計支持農村路網項目136個,其中省級重點項目48個,投放資金16.42億元。今年以來,聚焦民生短板、重點領域,共向188個項目發放城鄉一體化貸款119.17億元,支持城鎮水電路、公共交通、管網管廊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永安市貢川鎮鄉村振興示范路綜合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建設項目
擦亮生態底色,建設和美鄉村。今年以來,深學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確定鄉村振興整鎮(縣)推進第一批試點10個和繼續跟蹤培育類項目15個,總投資246.77億元、融資需求達到191.32億元;圍繞生態保護、文旅融合等領域,累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貸款11.32億元,支持武平“百家大院”、晉江紫峰里古厝群修建工程等65個項目建設,擦亮農村人居環境底色;圍繞“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四水共治,累放水利建設貸款18.44億元,同比增長2.3倍,支持莆田木蘭溪防洪工程、建陽麻陽溪引水工程等45個項目建設,筑牢鄉村振興的水利基礎;聚焦森林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授信林業項目39.02億元,實現投放33.2億元,支持76.5萬畝國儲林和10.2萬畝森林質量提升,促進林業增效、林農增收、林區繁榮。
▲閩北蘇區麻陽溪引水工程建設項目
賦能特色產業,打造共富鄉村。以治水為引、建園為基、興產為要,累計向綬溪片區投入信貸資金超過11億元,先后支持延壽村西頭百工坊、狀元紅共享農業公園等項目建設,打造了集“非遺民俗體驗、旅游休閑度假、農業生產研學”為一體的城鄉融合綜合區,激活產業興旺“新引擎”。今年以來,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累放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流通體系建設流動資金貸款近70億元,支持福鼎白茶、尤溪茶油等“土特產”創品牌,助力光陽蛋業、方家鋪子等“名商標”提品質;在產業發展、鄉村振興領域投放貸款超過200億元,支持參與“萬企興萬村”企業54家,省、市級示范項目14個,累計向仙游縣、建陽區、松溪縣等38個鄉村振興重點縣及欠發達老區蘇區縣投放貸款88億元,連續兩年在全省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評中獲得“優秀”。
▲莆田市綬溪片區狀元紅共享農業公園等項目
構建服務保障鏈 傾情回應“民之所盼”
福建分行始終秉持“傾心為農、客戶至上、協力高效”服務文化理念,支農為國謀求發展、立行為民盡顯擔當,為“三農”發展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堅持金融向黨,政策賦力。著力創建“五型”黨組織,推進“加強基層建設、夯實基礎管理”三年行動,基于農業政策性銀行網點入縣的基層優勢,聚焦新型農業主體金融服務“空白點”“薄弱點”,推行“黨建+網格”金融服務。今年以來,“首貸戶”貸款金額約49億元,政策性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堅持金融向實,融資賦智。堅持“專業服務、專設產品、專屬政策”三位一體,定制差異化融資方案、明確模板化辦理要求、推行品牌化信貸產品,打通惠民利企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今年1至7月,服務中小微企業客戶888家,占貸比約88%,支持專精特新企業10家,普惠小微貸款投放量超過2億元,累計為涉農市場主體減費讓利超過5000萬元,助力實體企業輕裝上陣、加速發展。
堅持金融向優,科技賦能。順應金融科技加速迭代創新發展趨勢,實施數字賦能工程,依托運營集約化、渠道多元化、結算便捷化,推動構建線上線下融合開放的金融生態。在政務服務場景,搭建財稅庫銀系統、住宅維修資金云管理平臺,推動政務信息與金融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在融資服務場景,探索面向鄉村振興全產業鏈的開放政策性金融生態,依托農發小微智貸,發展鏈式金融,實現金融資源線上辦理、多方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