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農發行作為彌補商業性金融在特定領域配置不足的重要制度安排,堅守職能定位,聚焦主責主業,持續發揮政策性、前瞻性、戰略性投入的先鋒和主力作用,把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優勢和國家信用支持轉化為匯集金融資源的強大力量,積極引導帶動市場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支持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與資產端高效聯動,不斷鞏固在農村金融中的支柱和骨干作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堅守初心 做債券市場的核心參與者
債券籌資是農發行資金來源的主渠道。自2004年開啟市場化籌資以來,農發行密切關注境內外市場形勢,靈活調整發行節奏和發行要素,通過搭建以市場化發債為主渠道的資金籌集方式,不斷提升自主籌資能力,連接行內信貸需要和市場投資需求,積極引導大量社會資金經過信貸支農回流“三農”,特別是國家確定的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貧困地區,完成了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的循環過程,有效促進了國家“三農”政策的落實。同時,作為經濟金融領域的“國之重器”,農發行站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高度,胸懷“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的崇高使命,支持國家宏觀調控,有效傳導貨幣政策。自2015年以來,農發行連續七年債券發行量保持超萬億級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計發行境內債券超過12萬億元,境內存量債券余額已超6萬億元,穩居我國債券市場第三大發行主體、最大的“三農”債券發行主體地位。累計供應分行資金超40萬億元,為“三農”發展提供了及時足額資金保障。
堅守承諾 做債券市場的忠誠踐行者
農發行常懷尊重市場、管理風險、服務客戶之心,倍加珍惜市場投資者的厚望,站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高度,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構建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加強依法合規經營,連年保持合理盈利,執行政策、資產質量、經營效益和業務規模實現有機統一。2021年年末,農發行不良貸款率0.36%,處于中國金融同業較好水平。農發行通過不斷完善發債制度,優化發行和兌付流程,嚴格內控合規,防范操作風險,債券發行實現零差錯、零違約,無一流標,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口碑,連續多年獲得年度債市領軍機構、優秀政策性金融發行機構,市場杰出貢獻機構等市場重要獎項。同時,堅持遵循規則、真實披露、按時兌付、重信履約,通過強化資金統籌和跨期調配,有效應對債券兌付“總量大、時段密、頻次高、峰值大”的特殊考驗,有效維護發行人良好信譽,踐行對市場的鄭重承諾。十年來,累計兌付債券本息約7.48萬億元,沒有發生一起信用風險和聲譽風險。
秉承擔當 做債券市場的重要建設者
拓寬發行場所。農發行在境內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柜臺市場、境外市場等多場所實現發行渠道全覆蓋。銀行間市場保持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雙場所常規發行格局;交易所市場保持滬深證券交易所場所定期發行,在保留發行人多場所發行和合作通道的同時,為小型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投資農發債提供便利;柜臺市場首次實現農發債一級發行,踐行普惠金融理念,為個人和企業投資者提供高信用等級標準化常規化金融產品;境外市場持續推出人民幣點心債,得到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者的積極認購,為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加快債券市場對外開放貢獻了一份力量。
深度參與改革。農發行配合人民銀行率先啟動直接面向境內外投資者試點招標發行,實現境內外各類金融機構直接參與一級認購農發債;推動農發債標準債券遠期實物交割業務上線,持續為市場提供2年期、7年期農發債優質標的,滿足投資者多元化交易策略和精準對沖風險的需求;積極推動農發債指數產品發展,攜手中債估值中心編制發布農發行債券總指數,更加清晰、透明地揭示農發行債券二級市場價格變化,推動債券市場整體效率提升;申請獲批隨買隨賣做市操作業務,增強農發債交易屬性,提升存量農發債品種的流動性,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聯動發展。
優化發行生態。在總結債券市場和農發債發展經驗的基礎上,農發行首次提出構建和發展農發債“生態圈”的創新理念并用于指導實踐,通過加強與主管部門、市場主體和基礎設施等相關方的聯動互動,建立高質量、可持續的合作關系;積極響應銀保監會號召,發行“十四五”首支30年期超長期限債券,拓展農發債客戶群體;積極維護承銷做市商關系,多次召開承銷做市商季度座談會和專題座談會,發出“履行社會責任,助力共同富?!背h,開展同業客戶“百日行”等活動,介紹支農成效,了解機構訴求,提升服務質效;深化基礎設施合作,借助新產品新業務上線,增加與外匯交易中心、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和上交所的高層互動,為農發債搭建良好的發行交易平臺。
接續韌勁 做債券市場的創新示范者
豐富產品譜系。農發行主動對接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深化細化產品創新,相繼向境內外投資者推出多期扶貧債券、綠色債券、鄉村振興債券等各類特色債券和主題債券。參與設計研發及發行全國首單扶貧社會效應債券,并以扶貧社會效應債券為基礎,創造性提出“債券+”金融扶貧新模式,率先在香港發行境外機構及零售合并人民幣債券,在境外6地同時上市。債券品種期限涵蓋從3個月到30年等各期限,幣種涵蓋人民幣、美元、歐元等各幣種,使農發債的市場影響力和關注度進一步增強。主動配合人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方向,對接浮動利率產品市場需求,創新發行LPR浮息債券,受到市場廣泛歡迎。創新深交所債券期限品種,發行4年期、6年期非關鍵期限債券,滿足交易所市場投資者多樣化的配置需求,填補農發債相關期限空白,促進市場價格發現,完善農發債收益率曲線。
完善機制建設。全程參與“債券通”制度設計、落地實施,為市場貢獻智慧和方案并發行首單“債券通”綠色債券暨上海清算所發行的首只政策性金融債券,首次采用中國39號公告和CBI雙重標準進行第三方評估認證。與國債公司共同發布農發債收益率曲線,推動設立農發債眾多指數產品,首推在盧交所和債券通公司的信息披露機制。
深化交流合作。參加與國際金融論壇(IFF)合作的綠色銀行體系建設咨詢項目,參加由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組織的國際討論會,與澳交所、新交所研究開展境外債創新業務。首創存量債券三方綠色認證,聘請第三方對綠債進行跟蹤評估,首批加入“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與英國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和中金公司等合作,完成《中國綠色農業標準及金融支持模式研究》《農發政策性金融債生態圈的構建與發展》等課題研究。
一棒接著一棒跑,一程續著一程進。未來,農發行將繼續對標國際準則和最佳實踐,為境內外資本市場提供具有鮮明社會責任特色和多樣化的債券產品,吸引廣大境內外投資者積極參與實體經濟建設、共享“三農”發展機遇,為服務鄉村振興貢獻新的力量、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