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現有省級分行31個,地市級分行309個,縣級支行1686個,分支機構遍及全國各地。黨的十八大以來,農發行分支機構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矢志不渝服務“三農”,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發揮了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發展的職能作用。從本期開始,“農發行這十年”專欄將為您介紹各省級分行十年來服務國家戰略和“三農”事業發展的有關情況。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于2012年8月8日成立。建行十年來,西藏分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西藏工作重要論述、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歷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議精神,圍繞西藏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以服務治邊穩藏為己任,積極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職能作用,持續助推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該行累計投放各類貸款超過1100億元,捐贈扶貧資金超過1000萬元,信貸投放覆蓋全區7個地市74個市縣區。貸款業務從成立之初的“零”到2018年突破700億元,近五年來保持穩健發展,貸款余額維持在700億元以上,對公貸款余額位居西藏同業前列,信貸資金凈投放額居全區首位,助力西藏繪出一幅幅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奏響一曲曲民族團結、欣欣向榮的高原贊歌。
端好“糧飯碗” 守好一方田
江孜縣盛產品種好、成色佳的青稞,被譽為“西藏糧倉”。每到豐收的季節,年楚河畔,江孜城外彌漫著喜慶的氣氛。一望無垠的麥田在高原烈日的炙烤下,成熟的青稞散發出陣陣芳香,金色的青稞麥浪上下翻滾,藏家兒女忙著豐收,臉上不時露出豐收的喜悅。
“我早上從家出門,中午剛把糧食賣了,這不,當場就收到了賣糧款,下午就能給在外讀書的兒子寄生活費咯!”江孜縣脫貧戶確吉攥著手里的現金,開心得合不攏嘴。
“公司有專門的流程,農民賣了糧,我們馬上就把現金交到農戶手中,一分鐘也不耽誤。”江孜國家糧食儲備庫財務負責人介紹道,“每年的秋收季節,我們公司都忙得很,資金需求也相當大,多虧了農發行這么多年的信貸支持,讓我們能夠提前備好糧食收購資金,更有底氣多收糧、收好糧,也讓農民兄弟們種糧更安心、更舒心。”
為進一步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確保糧食顆粒歸倉,西藏分行堅守主責主業,十年來累計發放糧油貸款15億元,其中青稞收購貸款8.69億元,支持收購青稞39萬噸,占全區市場收購量的60%以上,充分發揮了糧食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擦亮了“糧食銀行”品牌。此外,該行還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深耕牦牛、藏香豬等特色農牧產品和生產基地建設,累計投放產業帶動幫扶貸款68.48億元,大力支持西藏特色農牧產品走出雪域、暢銷全國。
日喀則江孜縣秋收場景
住進“安居房” 脫貧奔小康
尼瑪縣卓瓦鄉村是西藏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之一。走進村子,黑白相間、特色鮮明的藏式樓房錯落有致,水泥路鋪到家門口,家家戶戶的房門口都飄揚著鮮艷的五星紅旗。
“從前,涅拿(藏語“我家”)住的是土房,周圍都是山,從涅拿到鄉里要走上20多公里,布谷拉扎慶(藏語“孩子上學”)都不方便,康巴(藏語“房子”)也沒有電,用水只能到很遠的地方去取。搬遷后,涅拿有電有水,布谷拉扎慶就在門口。感謝政府,感謝共產黨!”卓瓦鄉村村民洛桑仁青激動地說道。在西藏各地的易地搬遷安置點,和洛桑仁青一樣住上新房的村民共有26.31萬人。
服務脫貧攻堅期間,西藏分行把支持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金融扶貧頭號工程,積極爭取總行差異化政策,累計投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150.13億元,占全區同類貸款的99%,為全區順利完成“五個一批”易地扶貧搬遷作出積極貢獻。
“現在住這么好的房子,放在以前都不敢想。我家媳婦在村里幫忙打掃衛生,每個月有固定收入,村子邊上有產業基地,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我們是趕上好時代咯,享福呢過!”談起如今的生活,村民達瓦吉宗有說不完的話。
自建行以來,西藏分行累計投放718.02億元扶貧貸款,支持農村公路、水利建設、棚戶區改造、產業扶貧等多個領域,有效助力西藏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幫助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2019年以來,該行以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為支撐點,累計投放30.5億元貸款,積極支持產業園區、農村土地流轉等建設,幫助脫貧群眾融入新生活、實現穩收入,從“搬家”到“安家”,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后半篇文章”下足功夫。
錯高村整體搬遷項目
修建“致富路” 天塹變通途
墨脫縣位于林芝市,被譽為西藏“小江南”。但多年以前,由于地理條件限制,在墨脫縣修路“堪比登天”。直到2013年10月31日,墨脫第一條公路扎墨公路才通車,墨脫成了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
“以前進出墨脫太艱苦了,嘎隆拉雪山的雪崩、落石和懸崖,時常有人進去了就再沒出來。”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墨脫縣達木珞巴民族鄉的村民語氣有些沉重。
“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條件是地區致富的先決條件。為更好地促進墨脫經濟發展,2021年,西藏分行審批并投放3.58億元貸款,支持墨脫的第二條公路——派墨公路建設。公路通車后,將與扎墨公路形成墨脫縣對外交通的大環線,構建進退兼顧的“雙保險”,有效解決林芝到墨脫的交通難題和沿線村民出行問題,促進城鄉交流和城鄉發展,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帶動沿線百姓增收致富,助推地方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多年來,西藏分行堅持以基礎設施扶貧為重點,加大“四好農村路”和國邊防公路建設的支持力度,累計發放相關貸款463.33億元,重點支持了墨脫、加查等一批重點公路改造項目,截至今年8月末,農村路網貸款余額380億元,占全區農村路網貸款余額的75%以上。十年來,該行累計支持農村路網項目2441個,改造農村公路15870公里,貸款覆蓋全區所有鄉鎮,修建起一條條幫助百姓實現增收的“致富路”,連通了一道道促進藏區經濟騰飛的“大動脈”。
阿里地區改則縣至措勤縣農村公路項目
保護“江河源” 潤澤千萬家
西藏是中國水域面積最大的省區,也是中國河流最多的省區之一。位于林周縣旁多鄉的旁多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西藏三峽”,是西藏綜合效益最顯著的民生水利工程,也是西藏分行重點支持的水利項目之一。旁多水利樞紐工程地處拉薩河流域中段,工程開發以灌溉和發電為目的,兼顧防洪和供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藏中電網供需矛盾,提高了拉薩河防洪能力,并為拉薩市及周邊提供了大量生產生活用水,有效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
據旁多水利樞紐工程項目負責人介紹,在農發行4.5億元信貸資金支持下,該工程設計控制灌溉面積達到65.28萬畝,預計年增產糧食約25.5萬噸,可進一步加快拉薩河流域脫貧人口致富步伐。截至目前,西藏分行累計投放水利建設項目貸款57.78億元,貸款余額47.3億元,有力促進了全區糧食連年增收和畜牧業生產水平提高。
旁多水利工程項目
筑牢“黨建魂” 領航促發展
多年來,西藏分行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把加強黨的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同心協力打造政治上的模范機關。新一屆區分行黨委班子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從嚴管黨治行,提出“夯基礎、強管理、抓落實、促提升”治行思路,提煉推廣“一二三四五”黨建工作法,全行上下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團結奉獻的工作氛圍蔚然成風。十年來,分行先后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文明單位”等集體榮譽45次,員工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全國金融系統青年崗位能手”等個人榮譽52人次。
2022年8月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西藏分行聞令而動,黨委靠前指揮,員工一呼百應,把黨組織的戰斗堡壘筑牢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前沿。為保障日常營運,分行領導班子帶頭返崗,24小時駐行值守,機關20名員工也先后主動返崗,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服務。8月19日,分行開通“綠色通道”,召開線上貸審會,審批6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并迅速完成2筆合計1970萬元貸款的投放,助力自治區保供戰疫。疫情期間,還恰逢農發行新一代信貸管理系統上線,全行員工克服重重困難,按時完成各項相關工作,確保穩上線、不斷檔。駐行值守的員工白天保運轉、忙上線,晚上睡沙發、打地鋪,還要克服新冠疫情和高原缺氧的挑戰,但大家毫無怨言,只是默默履行自己的職責,用行動展現農發行人的“老西藏精神”,讓黨旗在高原一線高高飄揚。
十年春秋,風華正茂。十載耕耘,碩果累累。西藏分行將繼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統籌發展安全,深化改革創新,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短板弱項,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全力服務穩住經濟大盤,奮力譜寫農發行支持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